Collect from 企业网站模板
作者: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第二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秀课题研究报告(之四)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6C097

课题主持人:胡乔翰

课题单位:娄底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刘健华、邓松涛、唐巧玲、唐成军、彭利荣、胡朝阳、肖建华、汪运宝、彭勇、彭旭、彭伟


新高考背景下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促进校本

教研发展的研究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本文研究通过借助优质空间平台,创新校本教研,重建管理制度等方式,创造性地使校本教学研究拓宽视野,做基于新高考、应对新高考的校本教学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打造教师学习型共同体,形成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立体化校本教研模式,才能达到优化教研素养、改善教研方式、提升适应新高考、驾驭新课堂的目的。这样就为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寻找到新的途径,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赢。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界定

()研究背景

我省2018年正式启动并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到2021年基本建成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1]。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的快车道。湖南省教育厅也下发了《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方案》,全省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优质空间课堂”建设项目。网络“优质空间课堂”的建设能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基础教育得到健康并且快速的发展。

本课题主持人胡乔翰于2014年申报了湖南省高中物理优质空间,任首席教师,团队吸收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完善和丰富了空间内容,打造了学习型共同体。新高考势在必行,教师将面临多重挑战,改革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作为省示范中学的我们应未雨绸缪,认真思考,积极筹划,早日作好应对准备。只有这样,在即将到来的新高考中,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站在改革前列。所以本课题力图在新高考背景下通过借助网络优质空间平台,来颠覆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助推校本教研的发展。

()课题界定

1.新高考: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适应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要求。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发展为根本路径,以提高质量为根本要求。

2.网络优质空间平台:是指根据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方案》要求,依靠名师组成的团队建设的网络优质空间课堂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试卷、实验、微课、课堂教学实例以及在线研讨等。

3.新高考背景下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指有创意和新意的优质空间平台,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借助优质平台促进校本教研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充分利用网络优质空间平台,使教师们领悟新高考的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为宗旨,以新高考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科研为先导,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使教师能更快、更好地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升适应新高考、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组建优质空间平台。

2.制订各种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制度。

3.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促进校本教研。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搭建“优质空间课堂”平台

(1)率先组建高中物理“优质空间课堂”,特级教师胡乔翰任首席教师,高中物理各年级备课组长为课题组具体负责人,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为成员。整个课题组成员责任心强,教科研有一定的经验,为高效有序推进课题研究,胡乔翰老师从人员配备到组织管理都做了精细部署。

(2)组织专题性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团队教师进行了五个专题的研讨性学习活动,即学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教育建设强省十三•五规划》《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课堂”建设方案》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通过专题学习和研讨,教师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体验探索式实践。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通过座谈、调研、观摩,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优质空间课堂”的建设进行了独立思考和设计。然后再集中交流、整理,提出了“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完善了“优质空间课堂”框架。

(4)范例认同研讨。 这一阶段主要是将高中物理“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物理组已有的优质空间建设为示范,以语文组的优质空间建设为重点,渐次推进。到201612月,全校以各学科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建设好各个优质空间。

2、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评价体系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特成立校学术委员会,以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领导与指导。制订《娄底一中高中“优质空间课堂”实施方案(草案)》,完善《高中网络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研究制度和评价体系》。重新修改《优秀备课组评选方案》《学校教研奖励办法》等文件,将规定细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制订《娄底一中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将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各个教研组,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制订《娄底一中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工作方案》,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有序和高质量。建立起一套有激励性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

3.组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一是组织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各备课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如李建平的《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刘良华的《怎样做校本教研》、郭华的《在新课程中生发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王洁的《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等等。著作如郑金洲的《校本研究指导》、邹尚智的《校本教研指导》等。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发展,课题组积极创造条件,聘请各方面专家来校做教学教研讲座10多场次。如请来相阳培训高考备考、省厅王建华副厅长做《适应新常态,应对新高考》的报告、杭州二中叶翠微校长做《基于新高考的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报告、湖南科技大学李炳煌教授做《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等等。让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如走进名校长郡中学、浏阳一中、衡水中学、吉林一中等地观摩学习。让老师始终能站在教改的前沿阵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改经验。

三是为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题组的推动下,201612月娄底一中组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拜师仪式,151名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以三年为学习发展期,把“青蓝工程”落实为具体行动。

四是在课题组的推动下,制定娄底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全面铺开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刘健华老师在娄底市举办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并获得经验论文评选一等奖。

五是营造教研学习氛围,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学习了《做温暖的教育》《让爱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模式》《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著作。编写了《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之旅》和《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教研与学生心得》等资料。

六是组织引导全校教职工进行校本课题研究。学校共申报校本微课题60多项,60%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组织在校本微课题研究中出色的老师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省教育学会课题,取得辉煌成绩。省市课题专家姜正国、杨敏、李小球、易志勇、李炳煌、王志海、肖伟颜等相继应邀来我校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指导课题研究。

七是先后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论文质量和数量取得跨越式发展。

八是积极促进数、理、化、生、信息等科目的竞赛活动,近两年学校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九是在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如:晨读教材《躬行集》、学考资料《新学考通》、从高三到初一的《寒(暑)假学生自主作业》和音体美各模块校本教材等。

(二)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各种文献资料,了解校本教研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以及网络教研发展的情况和评价等。

二是比较研究法。利用比较研究法,发现不同学校优质空间建设、校本教研开展的异同,总结和概括优秀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为研究者的网络教研实践提供可能的启示与反思。

三是行动研究法。组建包括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新任教师和技术能手为代表的团队,选择和吸纳志同道合有共同理想的老师参加。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探索出有效的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以网络教研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机制。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及分析

1.课题研究搭建了网络研讨平台

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探索并建立出优秀教师的培养机制,加快名优教师发展步伐,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促进优秀人才培养与成长,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为娄底一中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具体的操作标准是:

1)教师团队的要求。包括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新任教师和技术能手,都从每一种类型的教师特点和个数上进行分析,吸取志同道合的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参加。

2)优质资源建设原则。网络优质空间建设定位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支持资源储备和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高中网络优质空间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3)提高原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质量是空间教育资源的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现有的一些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的现状,教师团队将从如何集体备课,学校怎么开展同课异构,教师如何进行微课的录制等方面去努力,从而增加原创资源数量和质量。

4)网络优质空间建设的内容框架。优质空间的模块包括文章、资源、相册、微博、视频、网盘、好友和其他(包括留言、分享和学生特色展示等)[3]。其中,资源由课件、教案、学案、高考资源和发表文章五个部分构成。这些模块中,特色之处为留言和学生特色展示。学生在使用优质空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留言模块中自由发帖提问,教师团队人员及时答疑。学生特色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平台缺少这一个模块。网络优质课堂上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教师团队,建立学生特色展示,让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实验视频,小发明创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5)网络优质空间建设的全面推进。以物理组胡乔翰老师的湖南省物理优质空间为示范,以范彦江校长的湖南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为重点,渐次推进。到201612月,全校已经建设好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学、音体美、初中理综、初中文综等名师工作室,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建设好各个优质空间。

2.课题研究创新了学校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新高考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学习、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操作策略,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一种支持系统。作为学校一方面要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创设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即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以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适应新的高考要求。

为确保新高考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加强学术研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成立娄底一中学术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是在校长(校长室)直接领导下,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重大决策,对学校教育科研和课程教学改革实行宏观指导,并对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推广的纯学术性业务机构。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宗旨是:健全和完善学校科研管理体制,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研究;提高学校各项工作中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强化对年级组、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教育科研的指导,以及对相关部门科研工作情况的督促和检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科研水平。学校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它的任务是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宏观指导,承担校级课题的立项论证、研究指导、中期检查和成果鉴定评审的职能,同时承担对全校教师论文评审、推荐等工作。

课题研究是对教师的一项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将课题研究作为常规制度的一项内容纳入年终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凡是没有课题研究的,备课组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订了《校本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将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各个教研组,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制订了《娄底一中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工作方案》,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有序和高质量。

3.课题研究促进了校本教研发展

(1)课题研究带来了我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一是办学理念发生变化。学校办学理念从原来只注重学生书本成绩的低头办学转变为开门办学[4]。二是学校研究对象发生变化。学校和全体老师逐渐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不相同,不能用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来教授和衡量每一位学生[5]。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有更清晰的目标,更需要个体的指导与帮助。三是科目选考将促进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科目进行选择。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的课表都不相同。分层分类走班的混合教学将成为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四是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发生变化。认识到新高考中明确将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确定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突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功能。

 (2)全面优化了教师的教研素养。借助优质空间,积极将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个别辅导、检测评估、网络教研、教育管理等教学环节和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学科组全年面向教育同仁或学生开设的网络示范课、公开课(含微课)等视频课不少于30节次。每年生成的原创性优质教育资源不少于500条,其中原创性优质视频课例30个以上。空间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重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原创,加强交流,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它是一种比较适宜和实用的方法,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和人格发展,使教师对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教师驾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明显的提高,改善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优化了教研方式,为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寻找到了新的途径。

 (3)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立体化校本教研模式。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利用优质空间这种互动、对话的平台来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与专业伙伴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对话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创造性地使校本教学研究拓宽视野、更加开放、广泛涉猎、自由交流与表达,促进校本教学研究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赢。

(二)对策及建议

 “优质空间”突破区域,使教研无限扩展,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在网络中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6]。可以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每个人轮流发言,点到为止,交互面少,而利用空间平台,可以随时通过BBS,畅所欲言,做到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能随时发表心得经验,交流密度大,交互面积广。


五、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成果

本课题开题至今,主持人胡乔翰撰写了相关论文3篇。

[1]  论文《新高考背景下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研究》发表在《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杂志2017年第4 期。

[2]  论文《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班主任要做的十件事》发表在《青年时代》杂志2017年第6 期。

[3]  论文《谈新高考背景下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获得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课题组成员刘健华撰写的论文《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获得评选二等奖;唐巧玲撰写的论文《浅谈老师获得学生尊重的诀窍》获得二等奖;彭勇撰写的论文《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思考》获2017年度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成果影响

1.本课题组2篇论文公开发表,2篇省级一等奖论文,12篇省级二等奖论文。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

2.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已将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实现了教师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共赢。学校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硕果累累。仅2016年,全校教师共有15个省级课题立项:其中省规划课题4项,省科研协会课题5项,省教育学会课题4项,省关工委课题2项。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100余篇。学生在数理化生及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打破了之前的所有记录。仅物理学科有83人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全国二等奖的有15人,获得全国三等奖的有12人。2017年又立项省规划课题2个,省科研协会课题3个,全校有68人申报了校本微课题,累计达到300多人参与课题研究。生物、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已各有1 人获全国一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2016年有15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课堂教学竞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如:晨读教材《躬行集》、学考资料《新学考通》、从高三到初一的《寒(暑)假学生自主作业》、音体美各模块校本教材等。编写了《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之旅》和《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教研与学生心得》等资料。

3.课题组开发的音体美各模块校本教材在2017年上学期“娄底市四项课程建设”经验介绍会上获得一致好评,在本地区真正产生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六、改进与完善

1.因为学校没有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所以“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建设有点滞后。现在优质空间平台只有物理和语文学科建设得比较完善,其他学科还只进行了大致的框架搭建,很多局部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转变师生交流方式、拓展师生交流空间、拓宽师生交流渠道,有机地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实现了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互动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

3.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网络技术力量支持程度还不够,教师自身的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也导致课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佚名. 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16(9):62-64.

[2] 胡乔翰. 新高考背景下借助优质空间平台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研究[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4):14-18.

[3] 康鑫.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10):70-70.

[4] 王薇, 黄磊, 刘光兵. 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策略探索[J]. 教育科学论坛, 2016(22):40-43.

[5] 胡乔翰.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班主任要做的十件事 ——以陶妙如先生的班级管理为例[J]. 青年时代, 2017(16).

[6] 郑文慧. 如何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J]. 新校园旬刊, 2009(9):132-132.

[7] 龚明斌. “优质空间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J]. 教育信息技术, 2016(3):37-40.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X18A0891

课题主持人: 马爱峰

课题单位:娄底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康依依、张丽萍、彭卫国、肖菊香、康军、肖荷芬、柳辉、周春燕、肖改选、孙杰博、田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摘要:(略)

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针对不同的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调整,改变或更新,提高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归纳总结培养措施与方法,制订监测评价体系方案,以达到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切实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力的目的。

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成果、教研能力等,归纳总结培养方案与措施,制订监测评价体系方案,从而快速提高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推广应用的效果。

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借助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整理出若干个典型案例,初步形成初中数学教学所需的完整配套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学。

本课题结合娄底一中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提高娄底一中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都将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背景和界定

(一)研究背景

2016我国教育部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提出并研究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容与要素,指出数学学科素养的具体内容,指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具有现实意义。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科学,人文的基础教育。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强调,中国科技的发展根基在于基础教育,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学科,目前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思想固化,教学模式老套等等,如果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改变,可能会影响和限制孩子们终身学习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知识基本不变,但是教师传授形式可以不同,效果亦会不同。我们追寻的是:花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学知识好比吃饭,教师的作用好比厨师,如果我们把饭做的色香味俱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再加点小情调进去,那就是一种享受。追寻享受型课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方向。

本课题结合娄底一中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提高娄底一中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都将具有显著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能力指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对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教研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实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针对性的数学学习能力培训,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动态,及时做出调整和补充,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化和具有整体性。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尤其广大的中、青年教师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促使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成效。实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有利于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本课题通过以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更加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必将引起教师对教研工作的再思考、再认识,促进教学研究理念的更新,促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界定如下: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的素养。

2)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基本数学学习能力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教学研究:指探讨学生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二、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针对不同的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调整,改变或更新,提高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归纳总结培养措施与方法,制订监测评价体系方案,以达到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切实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力的目的。

2、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成果、教研能力等,归纳总结培养方案与措施,制订监测评价体系方案,从而快速提高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推广应用的效果。

3、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借助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整理出若干个典型案例,初步形成初中数学教学所需的完整配套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学。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学生能力提升方法。

2、制定教师教学管理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

3、研究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三、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等。

(一)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有关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收集、研究、总结,访问有经验的教师确定存在的问题从而吸取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和对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期望,对教学一线的中学数学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代表进行访谈,结合文献和访谈结论进行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三)经验总结法:通过前期一系列的措施,收集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行成适合一中学生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各类课件,课后作业等,并提炼方法,整理资料,由此撰写论文将其推广应用,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推行教学改革,通过统计分析对比教育质量提升效果,并直接反馈到中考成绩的不断上升。


四、结论与对策

(一)探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能力检测等手段掌握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实际水平,并通过各种专项活动(比如每日一题的计算能力培养,晚辅中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几何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导学案和课前预习等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利用专门设计的软件长期跟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从而建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监控的体系,并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作出相应的分析,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①静态评价:对每次考试结果分析。②动态监测:定期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进行检测,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时数据,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其次对每次考试结果横向和纵向对比。③综合评价,对班级、年级学生总体成绩评价。

1、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方法:

 








1)构建数学情境。

2)利用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

3)拓宽教学途径。

4)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等。

2.提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参与能力的方法:

提升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能力的方法调查分析



































3.提高课堂参与能力的方法:

1)教师以情动人,带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教师循循善诱,逻辑性强,拓展了学生的参与广度

3)教师幽默风趣,教法创新,激发学生参与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随堂笔记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欲望

5)学生预习、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提升了学生参与的深度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中贯穿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幽默风趣,构建情境,调动学生好奇心,学生小组讨论,预习,引导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等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非常有效,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在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有较大提升,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直观想象能力更是开发的更全面。

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1、中考成绩斐然,和全市平均成绩相比,差距逐年拉大。

娄底市中考数学成绩娄底一中与全市平均分对比分析

2018

2019

2020

娄底市

67.53

75.03

72.68

娄底一中

82.13

92.3

89.89

差值

+14.6

+17.27

+17.21

2、竞赛成绩突出,在2017-2019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中,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尤其彭煜霖同学获得2017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一等奖,2020年又获得高中组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多人次获得信息学竞赛一等奖。

(二)分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初中全体数学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组成自我监控小组。①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复习资料,做到资源共享。②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青蓝工程、随机听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现场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案,提高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程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教学比武、教学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信心;通过各级教研活动的举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③培优辅差,抓两头、促中间。以上过程主要由备课组长进行统一监控。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①静态评价,对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②动态监测:随机的听评课、公开课、竞赛课等,教研成果展示(教研论文、教学方法研究等),③综合评价,对班级总体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快速提高,教学竞赛方面:袁桂林,周春燕,康依依,柳辉,肖荷芬,肖改选等青年教师,在2017-2020年学校“青蓝工程”片段教学比武中获得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马爱峰老师:参加娄底市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市直学校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分别获得娄底市“市级优课”,湖南省“省级优课”,和“部级优课”。

论文课题方面:肖荷芬老师2018年撰写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度中获二等奖。

(三)研究了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

归纳整理出若干导学案、教案、课后习题,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成员不断寻找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和归纳:

1、学生层面

学生训练(涵盖初一、初二、初三)

= 1 \* GB3 \* MERGEFORMAT设计了每日一练,这种设计主要从计算训练,分层训练出发,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每日对易错题的训练增强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易错点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题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给不同层次学生多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题型,达到人人巩固,人人参与,人人自信满满,对数学充满憧憬和热爱,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 2 \* GB3 \* MERGEFORMAT精编了周测训练,这种设计有效的及时巩固学生新知识的应用能力,旧知识的融合能力,符合记忆曲线,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 3 \* GB3 \* MERGEFORMAT归纳了导学案,导学案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上课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已经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导学案的应用彻底把学生从这种思想中拉出来,不认真研究书本、不自主学习就不能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案是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方法归总、当堂检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创新竞赛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的数学能力竞赛,并有多人获奖。每个年级每年组织数学竞赛,并给予评奖,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分层竞赛,基础偏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竞赛,尖子生进行数学解题能力竞赛,中等生进行能力提升竞赛,由此达到监测学生核心素养下数学能力的反馈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奋斗意识,极大的发掘了学生潜力。

教师层面

精编教辅;

精编导学案,认真对待每一篇教学设计,通过信息技术2.0手段对其精雕细琢,大大提升了教师了知识素养。归纳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导学案,导学案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上课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已经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导学案的应用彻底把学生从这种思想中拉出来,不认真研究书本、不自主学习就不能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案是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方法归总、当堂检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信息能力提升

积极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培训信息技术2.0,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全面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课堂上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增强了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软件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其他数学思想(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建立产生良好的效果。

丰富教学方法

每一位教师皆选取一部分课时进行案例分析,涵盖了两个方向:第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利弊分析;第二,关键问题,处理方案,合理建议,行动方案;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法是否合理,学情是否分析到位,提高了教师能力素养。老师有序组织下的分层训练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充分的训练,既不会出现“吃不饱”也不会出现“撑不下”,在老师的有效动员下,还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有趣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生活,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对生活的帮助,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无形中在学生脑海里建立了数学模型,一举几得。组织学生合作,进行实际操作。老师有序组织下的合作讨论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

设计专题

对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专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形成了文档和PPT的形式,方便教师相互学习和成长,如例如“将军饮马”问题,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对点法求坐标问题,全等与相似中一线三等角问题,平行线预见角平分线问题等等。


五、成果与影响

(一)开发了校本教材《初中数学导学案》,配套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PPT、课时作业,寒暑假作业等已经推广到全校,集团学校,兄弟学校使用。

(二)公开发表4篇论文,整理编写应用成果和获奖成果。

1、马爱峰《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载《中华少年》2019年第1期。

2、马爱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载《教育科学》2019年第9期。

3、柳辉《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载《中华少年》2019年第12期。

4、马爱峰《一点数学史,激趣整堂课---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片断示例》载《信息周刊》2019年第32期。

5、整理编写了七年级和九年级上期“每日一练”计算题题库

6、收集整理了初中数学应用“几何画板”实例,汇编成册,制作成电子资料。

7、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省级和部级优课,教学比武市二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等。


六、改进和完善

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一是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本次研究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资源层面出发,涉及面极为广泛,但受限于人力和时间,无法对各个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索。二是热情度不够饱满;由于新进一部分无经验的教师,因而部分班级实施起来有点困难,反馈数据不够明显,没有完全积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另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参与课题精力不足,缺乏参与热情。三是专业素养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理解不深,课堂上依然按照自己固定的模式,缺乏知行合一能力,未能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教法的作用,不能实时反馈数据。

为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课堂,后期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重点项目探索力度。细分课题项目,优化人力分配,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学习。通过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深入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改进,拓展教学内容,形成先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能力,提升参与度和参与热情。三是加强家庭和社会正面教育作用。家庭及社会对学生素养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努力,我们可以从学校层面对学生起到影响,但我们无法左右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如何让家庭、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七、主要参考文献:

[1]高文强.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88

[2]苏文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56.

[3]刘万吉.谈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8(07):191.

[4]罗彦东.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数学与研究,20177):65-65

[5]曹一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4):6 

[6]孙立良。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试卷讲评有效性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58

[7]史亚娟。华国栋。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J]。教育学报,20084):36-40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7C148

课题主持人:戴功仪 

课题单位:娄底市涟源市第一中学

主要研究成员:周救生、吴梦周、卢涛、卢建强、刘继、谢小珍、吴少平、龙文兵、曾雄宗、李斌、

吴来初、姚毅、颜秋阳、刘献平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力提升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摘要:(略)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实现从“工匠型”到“专家型”的转变。也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力。以及上述能力与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的综合实力。它受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教育理念、教学视野、组织管理水平、性格特征等要素的制约。这是一个动态的广义概念,是带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态行为,其核心要素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教师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有机结合的产物。

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一个教师团队的教学力是直接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及时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少数同学由于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意志动摇了,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尤为严重,追其根由之一是物理教师教学力不强,教师没能引导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跨越所造成的。

(二)课题界定

1.教育教学力。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先进理念的驱动力、高尚人格的感召力、知识专博的影响力、课堂组织的调控力、现代技术的应用力、教研教改的创新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

2.途径和方法研究。本课题从教师自觉加强自身素养,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强化校本教研等途径和方法开展研究。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预期目标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和新课程理念,探索得到一套较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力提升途径与方法,并能够切实的依托教改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并通过这种科学而有效的融合加速教师教育教学力的提升,推进新课程改革。

1.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教师培训的组织者,从“研究者”的视野来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尽管是不成熟的、肤浅的,但能从实践出发,符合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可操作性强,相信会对教师教育教学力提升理论研究有所补充。

2.本研究以涟源市普通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本人工作的学校涟源一中为基地,希望通过本项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力提升方案,加快涟源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并为涟源市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经验。

(二)研究内容

1.教师自觉加强师德素养,提高教育感化力研究。

2.加强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3.充分利用校本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


三、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20173月——20176月)

搜集并学习相关资料,初步制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研究思路: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制度,确定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撰写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工作。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听取专家和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方案的意见。

第二阶段(20179月——20181月)
1.
组织课题成员进一步讨论,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2.着手制订本组调查问卷,在我校一线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问卷调查,摸清教师实际情况。预计到2017年度下期结束整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探索部分。

3、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每次研讨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并对活动过程、收获及结论及时记录。

4、阶段性成果总结。课题组成员要围绕课题进展情况,及时撰写有关论文,最好能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优秀教学案的保存,对比性差异较大的资料等,教师的获奖证书。

第三阶段(20181月——201812月)

1. 2018年初开始做好自己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成果总结与推广,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请专家及领导鉴定和评议。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四、结论与对策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升物理教师教育教学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师德素养,提高教育感召力。

1.师德高尚

教师首先必须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奉献精神,有视奉献为享受的高尚情操。对待教育工作能长久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工作中不计得失。付出的时间、精力、心血和汗水,有时甚至是健康与生命,可收获的是不能立即显示的学生业绩,教师自己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甘当“人梯”,甘做“蜡烛”,这是教师的本份。

2.师智高超

师智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能直接体现出来的部分,是指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现在的科学文化素养已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而是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一是一般性的科学、人文常识。新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视野广阔。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在研究性学习中凸显出来,底子硬、知识广、功夫深的通识型教师最受学生欢迎,若一问三不知只会贻笑大方。

二是条件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为避免教学中的封闭性、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应力求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吸收新的教学方法,自觉探究教学规律,否则,教学将停留在感性经验上,因循守旧,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耗时低效。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学习,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航人”

三是本体性的专业知识。有无深厚扎实的业务知识,决定了你是学者型教师还是平庸的教书匠。要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博学,更应精专。对自己所教学要精通,决不允许有知识的盲点、误区,要自如地从宏观上掌控整个知识体系,微观上对各个知识点,比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有准确理解与表述,在传输知识时才能感到情绪轻松,渠道畅通,一切尽在自然中。

(二)提升课堂教学力,努力成为教学能手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力主要包括课前教学设计力、课堂教学表现力、课后教学反思力。

1.课前教学设计力

课前教学设计力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学情特点,制订好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并设计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首先,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差异,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其次,每个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经历、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课前设计时,就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具体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设计实验、教具的制造与使用、重点难点如何突破、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设计提问和习题、设计新旧知识如何衔接等等。还要认真预测课堂情形可能变化并做到准备充分。例如,教师都会注重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前就要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生活场景举例,物理学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发展历史,准备一些在教学中穿插的物理学史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2.课堂教学表现力

课堂教学表现力,就是教师将课前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能力,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都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的发展。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求:准确简练,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富于情感。

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信息,但若没有肢体动作和表情,课堂教学就会冷漠死板没有生气。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使用得当,可以增强口头语言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注意力,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板书板画表达能力。板书板画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对物理教学尤为重要,物理学科作图非常多,如受力分析图、运动轨迹图、电路图、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图等等,甚至有人说无图不成题。板书板画的应用,首先有助于教师讲解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其次可以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有助于学生理解,还有便于便于重点信息的保存。教师写一手好字,作一手好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便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了解和知识结构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板画表达能力的优劣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在教学中,板书以其简洁的文字信息,清晰的脉络体系;板画以其形象的结构、多彩的线条、多样的符号以及图形的组合,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有利于强化直观,增强教学效果。

2)课堂组织能力

物理课堂组织能力,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应具备的能力。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首先重视和学生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是高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注意力。还有是良好的教学应交能力,能巧妙处理教学失误和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

3)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讲解和示范能力。课堂讲解要求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组织条理,环环相扣,步步相连、方法多样。课堂示范能力要求教师概念、规律表述科学;解题、作图格式工整;实验、演示操作规范。

课堂诊断和矫正能力。教学的根本不是教材,而是学生,研究学生,正视差异,使差异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矫正,善于捕捉学生疑难点和理解偏差点进行点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把握和拓展能力。新课程物理教材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的培养,在呈现知识的同时,给教师灵活处理教材留有极大的空间,譬如教材设计对知识的掌握遵照循序渐进,而不强求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同时也要注意对教材的拓展和深挖,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版本教材中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校本资料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准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情况实施更有效的教学。

3.课后教学反思力

课后教学反思力,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实践者。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才会不断的进步提升。反思成功之处及精彩之处,有助于教师捕捉灵感,积累教学经验,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教育。反思不足之处及失误之处,有助于吸取教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断走向成熟。反思课堂效果和学生反馈,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难点,把握学情,以便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三)提升科研水平,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专家

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素养。对所教授的学科必须能宏观把握学科的知识框架,微观上要弄懂每一知识点的内涵,绝对不许有知识的误区盲区存在,所以教师要精读教材,精研教学大纲与教参,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学科知识特点,知识传授做到“快”“准”“新”。只有教师的“吃遍吃透”,才能有学生的“吃饱吃好”。

现在的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台阶较大,因此教师在高一新生的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点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善始即功倍”,新生的起始教学对以后学生的学习有重大的影响,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工农业生产及自己以后的生活中随时用得着。同时也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应学习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大概知识和本质等,而三年高中学习后,将要接受高校的选择性考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又能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目标。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以实验为载体,采用启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轻松、高标准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只教不研,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就无法得到提高,教研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师自我快速长进的过程。教师既要去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的经验,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已做的,研究现在正在做的,设计将来要做的,不断探索适用于自己学生、适用于自己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教研贵在持之以恒,教师要经常阅读相关专业书刊,及时吸收他人经验,也要习惯记录自己的教训、经验、体会,同时,开展有目的的实验性教学,将其收获总结成经验与同行交流,在共同求索中提高、前进。新变革时代的教师,不但要熟练驾驭教材,更要能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去享受知识探索、文明创造的乐趣。教师不但要善于“教”,更要善于从“学”的角度去构建新型教学及育人模式;不但要对所教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而且要能够超越学科,从培养完整的人的立场去观照课堂及一切育人细节。


五、成果与影响

1、论文和著作:

序号

姓名

成果

获奖时间

授奖单位

获奖等级

类别

1

戴功仪

教育改革的推进呼唤教师素养的提升

2018.12

《教育学》

发表

论文

2

吴少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2018.12

湖南省教育学会

省一等奖

论文

3

周救生

《浅谈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力》

2018.12

湖南省教育学会

省二等奖

论文

4

李斌

《关于高中物理深化实验探究物理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8.12

湖南省教育学会

省三等奖

论文

5

刘继

物以类聚——分类讨论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17.10

省教科院

省三等奖

论文

6

卢建强

教书育人,培养核心素养

2017.12

娄底教科所

市一等奖

论文

2、实践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建立起联系。2017年的全国物理奥赛中,十人取得全国二等奖,十人取得全国三等奖。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多位课题成员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几位年轻教师成长很快。


六、改进与完善

1.个别教师仍然放不下原来的教学方式,实际操作起来有点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生怕新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因而,实际效果不明显。

2.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同外校人员相互学习、深层次交流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在教育教学实践上的学习交流。

4.对于教师外出学习、讲课、比赛等典型案例的收集不是很及时。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中国文史出版社陈洪庆主编

[2]《十八大报告》

[3]《新课程改革遭遇教师冷漠态度的文化视角审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中华

[4]《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师提升专业素质需求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高教) 201006

[5]《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亚太科学教育论坛》200708  孙海滨、刘婷婷

[6]《中学物理教师领导力对有效教育的影响》  蒋承国2011

[7]赵希斌编著,《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  201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郭瞻予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月出版。

[9]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20003月出版。

[10]《教师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20161117日 作者:许兴亮 中国教育新闻网

[11]《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2015 作者:闫慧卿

[12]《例谈生物课堂中重视板书的作用》 《考试周刊》 年份:2014 作者:黄秋林

[13]《高中物理的思维培养》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2015 作者:王彩萍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6C137

课题负责人:钟雅莉

课题单位: 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

主要成员:师阳、廖晶、何汀、唐剑平、杨艳平、黄异彩、曹轩菡、李志军、周艳


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摘要:本课题是以芙蓉区蓉园小学为例,基于学校原有的跆拳道特色项目,认真分析了学校通过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体育课程内容,提升教师研发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构建了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将研究成果在学校试行、验证,使学校跆拳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教育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是一个新的路径。

跆拳道是一项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即可以锻炼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习者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在身体锻炼方面,跆拳道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灵敏度;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跆拳道练习中还要经常单独表演和进行实战比赛,这样就能激发人的勇气与斗志,塑造勇敢、坚强的个性,使人变得乐观、自信。所以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跆拳道校本课程实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通过“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蓉园小学对于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自2003年以来,蓉园小学就成为了芙蓉区区级“跆拳道基地”,后来相继成为“湖南省奥运后备人才基地”“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于2008年开设了跆拳道校本课程, 经历了近十年的实践和教学,蓉园小学在跆拳道教学和活动实践层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而且在小学开展跆拳道校本课程,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对提高校园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校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我校选择了跆拳道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项目。

(二)课题界定

1.跆拳道。跆拳道的“跆”即脚,“拳”即手,“道”即方法。跆拳道就是一种脚手并用的技击格斗。

2.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或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等条件,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研究者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在本课题中是指在小学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发小学跆拳道教学大纲、教师用书,试行小学跆拳道教学,探索小学跆拳道教学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研制开发教学大纲、教师用书,探索教学(活动)模式,提升教师水平,完善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使学生在礼仪修养、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主要开发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用书、教学资源等,包括指导思想、原则、目的、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课程章节和内容安排。

2.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研究。包括课堂(活动)教学计划、课堂(活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

3.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评价指标研究。包括管理评价、教学评价。以及小学跆拳道各级段位的评价指标的开发。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研究文献,理清思路,使研究目标分阶段达成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比学校跆拳道特色项目发展的现状,思考如何进行蓉园小学的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分为哪些步骤实施,能有效达成。

2.专家引领,制定大纲,让教师的教学有纲可依

在前期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经过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开发了《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在《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师用书。

3.结合教学,开发资源,为一线教师指明方向

虽然跆拳道教学大纲定稿不易,但是跆拳道作为蓉园小学体育学科的补充内容,作为一门纳入课表每个年级每周一节的课程来说,教学的框架和思路是确定的。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课题小组进一步开发了跆拳道校本课程的教师用书。教师用书按照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内容,每一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读一读、教一教、练一练、玩一玩。

4.丰富活动,文化浸润,提升学生跆拳道素养

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围绕跆拳道持续开展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如坚持“五个一”:即每天一套跆搏操、每周一跆拳道课、每月一次研讨活动、每期一次评价,每年一届跆拳道文化节;如跆拳宝贝设计大赛、“我与跆拳道的故事”征文比赛、“小小舞台话跆拳”情景剧表演,“跆拳技术我最强”微视频制作、“跆拳表演送温暖”学雷锋活动……让跆拳道的文化、精神、礼仪巧妙融入日常德育活动之中,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5.多样评价,总结经验,使跆拳道校本课程不断完善

对于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评价,除了从课程学习上进行综合评价外,结合学校校情,也力求多样化评价。例如:有学年的晋带评价方式;有在“体艺2+1”大背景下开展中、高年级跆拳道项目的认定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与分析

1.开发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6年底第一版的《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标准》出炉,在教学实践中,课题小组发现这一版的课程标准只涉及到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老师实际教学中,应该讲授的跆拳道相关礼仪和知识,教学案例示范等没有涉及。还有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观摩跆拳道比赛视频中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对于跆拳道专业的老师不难回答,但是对于其他专业的体育老师兼任本门校门课程的老师来说就有难度。所以2017年开始,团队成员开始思考编订出更有指导作用的教学大纲,特别是非跆拳道专业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教学。

都说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而发展的过程。故现行的《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大纲》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修订中成长和完善的。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次的修订都凝结着课题小组成员的智慧,每一次发展都使得教学大纲更加丰满,它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纲》的编写说明,包含编写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任务、基本要求等。第二部分为跆拳道基本知识介绍,包括跆拳道简介、跆拳道的基本动作、跆拳道规则、跆拳道教学原则。第三部分为跆拳道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第四部分是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要点。第五部分应该可以说是大纲的亮点部分,放入了跆拳道授课教案示例。经过芙蓉区体育教研员潘立老师的指导,课题小组的成员们集思广益,通过课例研究佐证思考,慎重的将跆拳道教案示例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跆拳道礼仪教学教案;二是跆拳道心理健康教学教案;三是跆拳道理论知识教案;四是跆拳道教学教案。四个方面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能看出来,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深入挖掘跆拳道作为校本课程的潜力,并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是跆拳道校本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而在大纲指导下开发的《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师用书》对于一线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跆拳道校本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校本课程的有序实施、规范管理能保障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效果

开展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实则进入了具体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即常规教学阶段。

①每周备课并上交教学设计。跆拳道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入课表,1-6年级每周每班一节跆拳道课,按照每学期20周教学,开满20节一学期的课程,且期末有考核。因此学校要求执教跆拳道的教师,要超前一周备课,写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即从每节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安排。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尽量包含以下内容:课题、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教学设计具体形式不作要求,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除了教案形式不作具体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班级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主题活动模式。

②规范管理,保障效果。一是上级督导。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每年度会以常规视导的形式下校实地评价校本课程跆拳道实施情况,一般由区校本课程教研员听课一节给予评价和建议,同时检查年度执教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科考核方案、学生评价等资料,并了解跆拳道校本课程本年度内所取得的相应成绩。二是制度为基。学校依据区常规视导考核细则标准,对校本课程每学期实施过程进行性有效监督。结合校情(蓉园小学作为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通过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跆拳道项目主管,书记和行政参与,跆拳道专职老师具体管理的领导小组模式,先后制定《跆拳道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跆拳道基地管理实施办法》《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办法》《蓉园小学跆拳道竞赛及人才输送奖励制度》等,保障校本课程按时按量按计划进行实施。三是常态中落实。学校教导处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从课时安排与落实、师资安排、学校功能室安排、教学计划、活动方案、课程评价等,让校本课程在常态中落实。四是经费保障。学校的课程建设,关涉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因此把与跆拳道有关的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人员配备、器材添置、场地建设、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专款专用、经费倾斜。以201811月至201911月为例,学校在跆拳道教育教学上投入244507元。

3.基于学校实际,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才是更接地气、更具价值的评价。

①学生学习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评价有针对性。每个学期,执教教师会根据学生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进取精神、提高幅度、考勤这几个方面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标准依据1-2年级(水平一)、3-4年级(水平二)、5-6年级(水平三)每一个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考查后进行量化打分,并把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总量化得分。

②促进学生有兴趣地参与跆拳道学习和活动的评价力求多样化。一是借助网络,让家长和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评教中可以看到90%以上的学生喜欢跆拳道这个项目,喜欢跆拳道课;二是评价学生参加跆拳道校本课程的效果时,我们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减少量化评价,多进行质性评价,并尽可能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还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实施个性化评价,联系生活,进行表现性评价。如针对一至六年级的跆拳道教学,既有学期的测评,又有学年的晋级评价方式;在“体艺2+1”大背景下开展中、高年级跆拳道项目的认定。为了完善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跆拳道运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湖南省跆拳道协会晋级考试内容,结合每学年跆拳道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开发出学校特色的学年晋级考试,另一方面,结合跆拳道校本课程,在长沙市推进“体艺2+1项目”的大背景下,学校也进行基于校情的跆拳道项目标准制定。

③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设,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形成。跆拳道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它更蕴含一种精神,它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具有以礼化人、以德化人的潜在魅力。“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它的根本宗旨,它训练并引导学习者养成谦逊礼让、宽容之心,它教育学习者应爱国爱家、尊师重道、拼搏进取。它作为校本课程开设,对于学校良好的校风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也依据跆拳道精神,逐步提炼出“知礼乐学,美行成习”的校训。

(二)对策与建议

1.目前,由于学校跆拳道的普及,学生对于学习跆拳道的兴趣浓厚,家长也特别支持,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外参加了跆拳道兴趣班,加之学校跆拳道三级梯队成员,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多采用榜样示范法,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动作示范,并通过自主练习环节的巡视指导,达到因材施教。但是教无定法,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激励学生,建议多观摩优质课堂中教师的一些做法,并在自己教学中进行实践,摸索出适合学情、校情的方法。

2.课题小组在课题研究中,虽然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出了教学大纲,针对课堂教学为一线教师开发出了教师用书,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跆拳道校本课程有效融合,除了开发微课资源外,还可以将日常的训练、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与之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


五、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撰写的《跆拳礼仪育蓉娃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于20181019日在教育部官网上以《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为题进行公示。201812月由湖南省教育厅为该案例颁发“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的获奖证书,较好地推广了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育人的经验。

2.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论文5篇,有2篇已公开发表,3篇获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年度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全部注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成果及课题编号: XJK16C137,有效地推广了课题研究成果。

1)《小学跆拳道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钟雅莉,发表于《新一代》201910月,总第575期(万方数据收录);

2)《跆拳道运动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分析》,钟雅莉,发表于《新课程研究》20201-2月合刊(中国知网数据收录);

3)《基于跆拳道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研究》,师阳,获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

4)《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曹轩菡,获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

5)《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唐剑平,钟雅莉.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

6)开发了《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大纲》《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师用书》。

(二)成果影响

1.由本课题主持人钟雅莉撰写的《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品牌》发表于《湖南教育》B2019108日第1056期,较好地宣传了学校跆拳道校本课程开展的情况。

2.本课题组负责人廖晶撰写的《品跆拳之道 育阳光蓉娃——蓉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成果汇报》参与2019年芙蓉区“校本课程成果交流”荣获一等奖。

3.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目标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此过程中,学校重视跆拳道精神对成长中学生人格、体魄的影响,逐步提炼出“知礼乐学,美行成习”的校训。

4.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20193月蓉园小学因跆拳道项目继续成为“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近三年学校向上级部门输送的学生欧阳熊彬荣获2018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系列赛第四站冠军。三年来,有23名学生作为人才输送进市队、省队,学校由此走上了跆拳道体育特色之路,迈向了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5.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跆拳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意识到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教师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提高了。课题组唐剑平老师为跆拳道专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并于20203月获评为芙蓉区第二批卓越教师(教学能手)。

6.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跆拳道教学中,能立足学科,基于学生需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是跆拳道的礼仪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树立学生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二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与态度;三是跆拳道竞技比赛交流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实现社会参与的目标。特别是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2017-2019年间,学生参与长沙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均在95%以上。四是在2020年“停课不停学 宅家抗疫情”期间,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家学习,学校进行了跆拳道居家锻炼指导,并依据课表,每天在线答疑,保障了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7.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是本课题组成员将研究成果在2018412日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送教下乡示范课”和每学期的校内“家长开放日活动”现场授课以及学雷锋慰问表演等方面,教学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二是2016年“千人跆拳 闪亮蓉园”长沙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经验交流及跆拳道文化节的成功开展,省、市级媒体针对性报道13条,社会声誉好;三是2017年跆拳道项目与吉隆坡坤成华文二小缔结了友谊校,让学校跆拳道项目走出国门。


六、改进与完善

通过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将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录制教学微视频并通过“云端”让学生学习,不过尚未成体系,后阶段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逐步完善。

2.跆拳道校本课程是普及教育,学校因跆拳道特色项目,还有一支跆拳道的精英队伍,两类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差距较大,如何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提升,后续可以通过不同学段、不同体型的学生进行个案指导和追踪。

3.课题成果还需进一步提炼总结,需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2]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施系列(三) 如何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J]. 潘绍伟.中国学校体育.2013,1.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4] 聂茂婷.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5] 唐晓霞.小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44-549.

[6] 高雪峰,王卫平,张绿州.兰州市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237-238.

[7] 杜七一.现代跆拳道教程[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6C147

课题主持人:龚拥军

课题单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

主要成员:沈毅、王春光、黎雁、江宇、聂琴、黄斌、向春芳、杨池珍、武文碧、杨霖、叶俊、刘爽、

戴伍军、赵仁红、游恋


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研究

摘要:本课题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对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小学家校合作的基本规律,研制小学家校合作的评价指标,并在本校及合作学校进行验证、实践、完善,收到良好效果。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家校合作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家校合作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电话交流、家长学校、家访和网络互动等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和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径。如何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发挥传统家校合作途径的最大功效;如何将传统途径与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新型家校合作途径有机结合;如何利用新型家校合作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

北京101中学曾开展了《初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研究》,从合作的有效策略及实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目前,在小学还没有系统的有关家校合作有效性的研究,都是一般的沟通、合作、交流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性、创新性。

(二)课题界定

1.家校合作。本课题是指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一切可能的互动行为,即:“家长参与”“家长干预”“亲师合作”“教育介入”是学校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

2.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研究。本课题是指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的基本内涵、基本规律、评价指标研究以及有效途径的应用研究。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家校沟通交流,让家庭、学校达成教育共识,从而对家校教育共建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家校教育共建的有效途径范式,整理出相关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把家校教育共建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家校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的基本内涵研究。包括概念、内涵、特征、利弊和操作方法等。

2.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基本规律研究。这一研究内容包括各种有效途径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和特殊规律,以及家校合作途径的有效操控规律。

3.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评价指标研究。这一研究内容包括家校合作有效途径评价指标的内容,权重,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课题组建立了组织机构和良好的课题动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2、实施阶段

1)研究各种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概念、内涵、特征、利弊和操作方法等。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调查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几种具体的途径,概括其概念和内涵,分析这些途径的利弊,总结具体的操作方法。

2)研究各种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基本规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各种家校合作途径的特点和利弊,从中发现共性特点,总结一般规律,力求寻找家校合作途径的有效操作规律。

3)研究各种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评价指标。对于各种家校合作有效途径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其是否具有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思考如何评价,怎样评价才能更加有效,并对评价标准进行反复测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4)进行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再实验,检验和完善研究成果。选取多个样本,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试验,跟踪试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调整。边研究,边行动,边检验,边完善。

3、总结阶段

课题组认真对照《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结题细则》检查课题完成情况,收集、整理结题资料和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对开展的家校合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校教育共建途径的现状和其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教师成为研究者,决定了本课题必须采用行动研究法。紧密结合我校半寄宿半走读的实际,找到家校教育共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从而探索出家校教育共建的有效途径。

3.文献研究法: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整理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的新的理念和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认真做好课题的研究方案,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4.经验总结法:教师根据研究内容,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甚至出版发表作品。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与分析

1.明确了家校合作的三种有效途径的概念、内涵、特征、利弊和操作方法。

1)互联网环境下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学校适应信息化社会新形式的变化,调整家校沟通的方法、方式和途径,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基础,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有效途径。家校通短信平台能及时的将学校的一些重要通知和每次学习检测成绩迅速的发送到家长手机中,特别是检测成绩的发布,既做到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家长QQ群的建立,既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使学校、老师与家长互动,解答家长的教育疑问和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其家庭教育水平,还大大地提高了交互多向度,让家长们在家长群里,互相探讨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便于学校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亲子运动会,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课堂,参与亲子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认可。

①家校互联。学校前身是一所窗口式的寄宿制学校,家校互联是我们的品牌德育项目。我校家校互联呈现以下几个特色:










家校互联的四个特色

第一,约定时间。每周五下午以班为单位在校园网发布家校互联。

第二,情况小结。每周各班将一周孩子本人、团队、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详细的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有比较详细了解。

第三,教育引领。家校互联成为我校家校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班主任寄语成为引领家长,提高其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给家长的教育进行指导。

第四,评价规范。为了加强对家校互联的指导和规范,每周五下班之前,学生处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校互联进行检查和评比:按时上传、价值引领、团队评价、个人评价、图文呈现、班级特色。

在即时通讯软件盛行的当下,校园网上的家校互联有利于保存、查询,便于系统性的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等优势,我们将继续坚持并不断探索改进我校的特色——家校互联。

②班级QQ群。主要是是用来作业的布置和反馈、班级信息通知、学习资料的上传、活动照片的展示(家长把在家完成作业的照片放上去,如:拼音)、各种小视频的发布(家务)、各科难题讲解等等。

③班级微信群。我们分别建立了年级组微信群和班级微信群。我们将微信作为给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一的个平台,也是为家委会开展工作搭建一个桥梁。而学校和老师就是这个桥梁的搭建人。

④微信公众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求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学校也积极推广学校公众号与班级公众号。

其中,班级微信公众号针对性地设置板块和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相关活动,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公众号的板块做到“少而精”,主要是为班级服务,不重宣传和推广,一般设置五个主要板块:








班级公众号五个版块

⑤微博、直播、聊天室。我们充分运用微博深度教育的力量,还有紧跟潮流的直播、聊天室,特别是直播网络教学,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较大,反响很好。这些互联网视域下的家校合有效途径,能有效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极大地方便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家校协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⑥智慧校园系统。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智慧校园系统建设,通过这套系统,在加强家校合作方面有了以下突破:









智慧校园系统有效促进家校合作

2)家校面对面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

基于网络环境的改善,我们对一些传统家校合作的途径方式不断创新改进。

①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面对面沟通中常见的途径,家长会的形式和内涵也可以多样,可以对班级座谈会和家长委员会进行优化创新。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比如说以家长为主的经验交流会,教育主题研讨会,再比如说让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同参与的家长会,更多的家长会内涵和外延等待我们以后工作中的不断探索。

②亲子活动。开展多种家校合作的双向互动活动也成为教师教育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亲子活动是做好家校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建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以家委会为桥梁,不断创新完善亲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家校之间的联系。下面例举几项我校亲子活动的特色项目内容。







亲子活动特色项目举例

③家访工作。对于家访这种家校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我们完善了操作流程。

首先,家访老师必须先确定家访内容,制定好计划。要提前了解家长基本情况,如家长的学历情况、职业情况;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其次,要确定家访的名单或顺序。一般可以按学号。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老师分组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同时进行,走入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家访后老师们再互相交流,这样一来,家访的范围广,时间短,效率高。还可以按学情排序。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进行联系,走入家庭,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原因。这种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家长了解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三,要求老师注意:一是家庭访问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沟通与学生父母的感情,建立信任关系。二是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学生父母约定,不作“不速之客”,以免使父母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或者父母不在家而“扑空”。三是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并且进行必要的准备,无目的无准备的家访往往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3)家校合作的其他有效途径

家校合作的其他有效途径,是指除互联网环境和面对面交流这两张方式以外的家校合作途径,具有间接性、交叉性、灵活性的特点。它包括:德育研讨会、家校联系本、《麓山枫》专刊、毕业季课程和书香校园亲子共读工程等。

①德育研讨会。为了促进教师和家长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创新意识,每年都组织定主题、明目标的德育研讨活动。从九十年坚持至今,从没有间断,德育主题研讨这种行动学习法己成为我校教师和家长研修研修和提升德育能力的重要方式。活动组织严密、环节紧扣,活动要求全员参与、自主探究,以“至下而上”的民主方式开展研讨。所有的问题来自教师工作中和家长育儿方面的困惑,让教师和家长在学习团队中成长。通过集思广益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家校共育和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分级性、实效性、综合性的特征。

②毕业季课程。六年的小学生涯,是求学的第一个驿站。毕业不是休止符,而是另一段精彩乐章的开始。小初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搭建成长平台,让学生度过美丽的童年时光,“回想起来觉得是温暖的地方”。麓山学子从这里出发,迎着朝阳,扬帆起航,走向远方。为此,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为六年级毕业班精心设计打造了麓小特有的“毕业季课程”。小学毕业生在这个年龄正是对自我认知模糊的年龄,往往还伴随着行为的叛逆,用“做出格的事情”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如果这个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并不出色,各项活动也表现一般,就更没有其个人的存在感,所以就会表现出心浮气躁,或者用恶作剧和违纪来让人关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从更深刻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去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总是用严格的纪律去强制的要求。于是,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的母校和他们鏖战着。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有特殊的情感的需求,如果利用好这样特殊的情感需求,会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

③书香校园亲子共读工程。学校定期开展“家校共同阅读一本书”活动,建设书香家庭。阅读是成长之基。在家校合作共育的共读经验上,有以下几条:一是专业引领。无论教师还是父母,有一定经验的阅读推广人才能起到引领作用,才能保证阅读的品质,学校制定了共读书目并定期推送给家长。二是日常坚持。根据不同时间确定阅读主题,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三是平等真诚。无论活动组织筹备,还是阅读研讨交流,能坦诚相待,认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四是榜样激励。注意发现身边的优秀读者,成为接地气的“共读代言人”,为阅读鼓与呼。学校把“书香校园亲子共读工程”作为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2019年学校评为长沙市首批书香校园。在长沙教育工会组织的“阅读接力,为爱发声” 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陈丹、胡许平和刘艳红3个家庭费或一、二、三等奖。      

④家校联系薄。家校联系薄,是最传统、最便捷,也是最经济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它的特点是点对点,可以实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特殊情况或“问题”孩子可以个性化交流提醒。除了教师书写的内容外,也有家长和学生的留言栏。

2.归纳了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基本规律

1)在家校合作交流中,教师和家长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实现双向交流和有效交流。

家校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家长,保障家长有机会充分表达想法和意见,不能将交流变成单方面的信息传输或指令下达。教师是施教者,也是倾听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不断地听取家长和学生的建议及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定位。家长会等家校合作途径不能成为“告状会”和“批判会”,不要出现家长和学生一听到老师与自己联系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家长乐意参加家长会。

2)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成长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随着对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实践育人目标的同时,我们认识到家校合作和教师专业成长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众多老师认为,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在多领域内相互合作,教师可以从不同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的家长身上了学到更广泛的知识,特别是分享到一些科学的育人经验和方法,提升教育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取向理论,也强调教师要与相关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同时加强对老师进行提高家校合作沟通合作能力的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结对互助、专题培训、沙龙研讨等方式,让教师在家校合作方面“以能服人”,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你的能力和激情。与此同时,家校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家长,教育工作者是家校合作的专业推动者。如果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较好的沟通能力,会更好地理解家校合作的本质意义,并有足够的能力在合作中成功地完成自己应当承当的角色任务,家校合作的质量会更好。

3)学校信息越公开,家长越信任,家校合作越紧密。

学校始终坚持家长“四走进”活动,即让家长进校园、进教室、进食堂、进主题活动,真切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学校每学期初的工作通报会,邀请家委会参加,通报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家长有效行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家长对学校的工作认可,支持,积极参与。又如,每天的入学、放学时间,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家长护学岗”,维护秩序,进行文明劝导。再比如今年新冠疫情突发期间,广大家长踊跃捐赠口罩、消毒物资和体温检测设备等,提供了充足的防疫物资保障。

3.进行了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评价指标研究

课题组对相关途径的评价指标的内容,权重,具体的操作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为科学评估各有效途径的应用效果,课题组研究制定了《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家校互联检查评价表》《课堂教学家长评价表》《家长学校评优评先细则》《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及托管学校家校有效合作途径评估细则》等。比如:在学校官网开设“家校互联”栏目,每周上传班级一周情况总结,指导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学校每周、每月开展常督查和评价,从实效性、针对性、丰富性等维度进行评价,保证了家校合作的常态化开展。

(二)对策与建议(略)


五、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结合研究实际,认真撰写与课题紧密相关论文。

[1] 沈毅.小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研究[J].湖南教育.2017,5.

[2] 龚拥军.小学德育策略和模式探究与实践[J].德育报.2018,10.

[3] 聂琴.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J].德育报.2017,12.

[4] 聂琴.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处理[J].德育报.2019,4.

[5] 聂琴.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表达[J].中国教育报.2018,5.

[6] 龚拥军.廉花在校园怒放[J].湖南教育.2017,9.

[7] 聂琴.真情告白[J].湖南教育.2019,4.

[8] 江宇.用“大爱”做“小事”[J].湖南教育.2019,9.

[9] 江宇.班主任工作的“道”与“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究.2019,9.

[10]刘爽.让孩子的心灵浸染墨韵书香.2018年湖南省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审一等奖.

[11]江宇.关注小事,汇聚大智—谈家校之间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012年长沙市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12]李勇军.切实做到四个“共同”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2018年长沙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13]彭晗.补齐家庭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缺位.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14]王文.爱,就是高质量的陪伴.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15]曾玲.低年级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策略微探.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16]章建成.在陪伴中共同成长.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17]刘爽.赢了孩子&赢得孩子——读《正面管教》有感.2019年长沙市教师读书工程征文活动二等奖.

[18] 杨池珍.校园礼仪课程开发与实施途策略初探[J].德育报.2020,5.

[19] 杨池珍.德为首 礼为先——“麓小儿童礼”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初探.2020年在《德育报》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暨家校共育新机制”在线直播论坛上评为一等奖.

[20] 黎雁.因为独一无二的你们[J].第二课堂.2020,1.

2.编撰了《小学家校有效合作途径研究论文集》《小学家校有效合作途径研究案例集》。创新性地对家校合作进行评价研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整理编辑了《小学家校有效合作途径评价指标研究成果汇编》等。

(二)成果影响

1.拓展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推动了有效开展家校联系工作。 初步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齐抓共管,以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抓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的有着一定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有效开展家校联系进程。一是通过引导,使与家长形成共识,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倡导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成材,先成人”;二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倡导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达成了“教育责任共担”的认识。20202月学校获长沙市家长学校高效课堂组织奖称号,蔡东阳老师获高效课堂二等奖,朱志慧老师获高效课堂三等奖,朱志慧、杨池珍获长沙市家长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黄芳、丁媛、肖民和粟雯四位家长评为长沙市家长学校优秀学员。李勇军等5位家长和老师的家庭教育论文获市级一、二等奖。

2.家长对学校工作高度认可,社会满意度调查评价高。通过家校联系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效果。家长、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各项工作非常认可。五年来,学校没有出现一起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投诉事件。2015年—2019年,学校连续五年社会评价满意率96%以上。居全市市直学校之首。2016年—2019年,学校连续四年获长沙市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一等奖。

3.学校工作受到各级行政部门肯定与表彰。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作的教育系统,家校合作紧密,无缝对接,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合力,相互影响、互相配合。近年来,学校各项受到各级行政部门的肯定与表彰。学校获评“长沙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少先队优秀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184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到学校视察并主持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袁部长给予“这是一所好学校”的评价。92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在全国教育大会后视察的第一站、考察的第一所学校放在我校,视察学校后评价“介绍得很好,关键是做得好!”在座谈会上陈部长说:“时间虽短,看的都是精华,不虚此行。”两任教育部长的亲自莅临和充分肯定,是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4.学校出版专刊,辐射影响省内外学校。学校先后出版了《麓山枫》德育专刊、毕业季专刊、秋季入学专刊等,将家校合作的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受到兄弟学校讲座邀请,开展主题讲座,引领带动区域教育发展。学校微信公众账号是学校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依托平台,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发挥了辐射和引领作用。截止202076日,已上线2066期,目前有固定用户23717人,阅读总次数2080615人次。

5.促进资源共建共享,走向未来新教育。由于家校合作途径的畅通,特别是线上交流平台的成熟,为今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麓小“空中课堂”共提供网络直播课868节,参与人数达到50多万,课程收看总量超过1000万次,收看区域覆盖全国除台湾、青海以外的其它省份地区,湖北共有9000多学子同步参与麓小“空中课堂”,共享教育资源。除了学生用户,很多学校以麓小“空中课堂”直播课为教研载体,开展观课、评课、议课等教研活动,提升本校教研水平。


六、改进与完善

为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当强化家校合作,在价值取向上要更加注重亲师共同成长,及家长和教师在平等合作中实现双赢。在合作形式上,在传统的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常态化的网络空间交流。在合作内容上则要超越学生的学业学习,涵盖学生的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更多领域。

同时,可以进一步研究将家校合作拓展为家、校和社三方共同携手,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立体育人的最大效能,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社区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如图书馆、体育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可以弥补学校场地和资源的不足。社区拥有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会为家校合作各种专业性的智力支持。


七、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兰霞著《更好地与家长合作》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2014.2

2.杨小微著《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3.张国超、曹建、何静著《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和指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6

4.杨文士、张燕著《管理学原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61

5.杨启光著《学校教育变革中地家庭参与问题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36-37

6.张晓阳著《新时代父母成长课堂66问》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8

7.王玉怀著《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