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 from 企业网站模板
作者: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创新3.0 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来源: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  XJKX18A149

课题主持人: 省略

课题单位:  省略

主要成员:  省略



《创新3.0 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认真分析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明确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构建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将研究成果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试行、验证,使学院技术技能人才的创客能力得到提升。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工业4.0的兴起与发展,创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升级,创新范式经历 了从创新1.0、到创新2.0、再到创新3.0的发展过程。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在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作出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等重大发展战略,并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性意见。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文件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职教育是一种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教育类型。为适用“开放创新、人人参与、自组织演化”的创新3.0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开展《创新3.0 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试图为3.0 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二)课题界定

1、创新3.0 

创新3.0是在创新1.0、创新2.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创新1.0,即封闭式创新,创新源在企业内部。作为第一代创新范式,创新1.0的理论基础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此阶段创新为线性模式,即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均衡发展,政府对创新活动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企业按照计划经济要求,自设研究机构,进行封闭式研发活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政府需求和自身研发,创新价值载体仅为产品。大学在创新活动中参与较少。

创新2.0,即“非此地发明”,广泛获取来自企业外部的创新源。创新2.0作为第二代创新范式,其理论基础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创新2.0时期,投入与产出呈非均衡性,是一种非线性模式,强调企业的开放式创新,重视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开始关注市场调节,不仅输出产品,同时输出服务。但创新2.0时期,政府仍然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一阶段又可称为“政产学创新三螺旋模式”阶段。

创新3.0,即嵌入/共生式创新,企业创新行为更加重视资源整合与共生发展。创新3.0作为第三代创新范式,其理论基础为演化经济理论。创新3.0强调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强调用户个性化需求、体验及创意,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治理。创新不仅输出产品,还有服务及参与者体验。大学主动参与并体验创新,实现共生共赢。

2、“创客式”人才

 “创客式”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强调“创造中学”,提倡乐于发现、分享创意的精神,鼓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实践方式。“创客式”人才培养采用“创客式教育”方式。侧重于应用创客理念及方法改造教育,并不要求将每位学生培养成“创客”,但应将学生培养成“创客式”人才,以应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

本课题界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创新3.0时代,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载体,“创客式”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保障体系等要素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一是明确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现实基础;

二是明确创新3.0背景下“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丰富创新及创客教育理论;

三是构建创新3.0背景下“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具社会适切性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研究内容

1、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分析创新3.0时代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对湖南省典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了解与“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相关现状。

2、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研究,进一步明确“创新3.0”、“‘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3、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4、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不断调整与完善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过程与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搜集国内外“创客式”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关键性文献,分类整理并进行分析。

(一)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现场访谈及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充分了解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创新3.0时代的发展新趋势及新需求。

(三)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高职院校作为个案,进行“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边构建模式,边实践模式,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还应明确问题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四)采用行动研究法,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院校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结合本校“创客教育”的实践,不断地探索、解决“创客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使出现偏差,也不至造成整个研究工作失败。

(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学术专著与发表相关论文。

四、结论与对策

(一)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1、成效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边天,肩负着“创客式”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满足创新3.0时期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主渠道。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不断搭建创客平台,使学生的创客素质和创客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01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在区域政策的引导下,湖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2018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湖南省高职学生共获得6个奖项,其中包括1个银奖,5个铜奖;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湖南省高职学生共获得26项奖项,其中3 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在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湖南省高职学生共获得4项奖项,其中最佳人气奖1项,金奖、银奖、铜奖各1项,均比上一届有较大提升。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2018 年,湖南省高职院校新建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89个,已累计达到318个,其中有19所学校立项为湖南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成功立项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创新创业成果孵化项目共计1036项,并获得启动资金3000万元,转化项目264个,较2017年分别增加356个、1432万元、70个。湖南省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2017届上升0.0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在2%以上。2015届毕业生创业三年内存活率为 54.82%

2、问题分析

在创新3.0时期,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导致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不够。

1) “创客式”人才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呼吁“创客式”人才培养,但是政策的落地执行需要一个过程,且不一定总能达成政策制定初衷及预期目标。目前,“创客式”人才培养缺乏配套的措施和文件来规范相关者的责权利,缺乏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大部分是学校的独角戏,社会创客资源缺乏,公共创客空间建设还需加强,没有统筹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因而学生创客素质不足。

在区域层面,“创客式”人才培养缺乏整体推进机制和具体措施,在分配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时,虽设立了与“创客式”人才培养相关的评价指标,但占比不重,且主要是结果性鉴定,缺乏过程监控,高职院校能利用的创客资源较少。

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没有统一规划,没有专门的创客机构和创客师资,校内无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只有少数职业院校设立了创业学院且大多也流于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仍沿用传统模式,没有将创客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评价和课程考核没有加入创客内容。

2)创客实践平台单一且没有实效

目前,高职院校创客实践平台比较单一,且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大多数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形式仅仅是创新创业竞赛,仅停留在理论培养层面,强调创新创业任务书的撰写,“纸上谈兵”地进行“创客式”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客实践,没有提供创客空间和平台,学生仅是依托几个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形式单一地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很多创新创业竞赛团队仅仅依靠指导教师的专利去参加竞赛,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创客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竞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建”,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生参赛,而是早期直接确定几个优秀苗子进行长期反复高强度操练。由于学校缺乏创客空间和平台,甚至具备创客资源的学校也仅仅是向几个参赛学生倾斜,最后训练得仅是几个参赛学生的创客素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平台,接触不到创客实践。

3)创客课程缺乏且与专业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停留在浅层次,仅仅是理念的号召,没有落到实处,专业及课程设置沿用传统模式,按照学科传统来设置课程,没有考虑学生创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创客课程,少数具备创客资源的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也流于形式,仅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设单一的创客课程,没有真正与专业联系起来,学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打通创客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壁垒,不容易建立“创客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相对封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陈旧,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限制了学生创客素质的发展。

(二)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研究

1、解析创新范式演变及创新3.0

近年来,创新的内涵不断升级,创新范式由原来的创新1.0、到创新2.0,再升级为创新3.0。三种创新范式的出现有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政府、企业、大学等在创新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三类创新范式的内涵特征详见表1


1:三类创新范式的内涵特征一览表

创新范式

1.0

2.0

3.0

创新特征

自主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模式

线性模式

非线性模式

非线性动态模式

创新价值载体

产品

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体验

国家管理模式

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市场调节

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治理

企业创新模式

封闭模式

开放模式

共生模式

大学创新特征

被动参与创新

主动参与创新

主动参与并体验创新

  

创新1.0作为第一代创新范式,其理论基础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此阶段创新为线性模式,即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均衡发展,政府对创新活动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企业按照计划经济要求,自设研究机构,进行封闭式研发活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政府需求和自身研发,创新价值载体仅为产品。大学在创新活动中参与较少。这一阶段又可称为“政产创新双螺旋模式”阶段。

    创新2.0作为第二代创新范式,其理论基础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创新2.0时期,投入与产出呈非均衡性,是一种非线性模式,强调企业的开放式创新,重视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市场调节,不仅输出产品,同时输出服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也主动参与企业创新,但这一时期政府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一阶段又可称为“政产学创新三螺旋模式”阶段。

创新3.0作为第三代创新范式,其理论基础为演化经济理论,演化经济理论萌芽较早,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但将演化经济理论运用于创新领域来阐述创新范式演变是在21世纪以后,其代表人物是埃里克··希普尔(Eric Von Hippel),他于2002年提出用户导向创新理论。创新3.0时期,强调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强调用户个性化需求、体验及创意,这是一种非线性动态模式,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不再自上而下管理创新活动,而是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治理,政府提供创新生态,企业、大学、用户等处于创新生态系统中,进行自组织演化创新,即产学研用的“共生式”模式,创新不仅输出产品,还有服务及参与者体验。大学主动参与并体验创新,实现共生共赢。这一阶段又可称为“产学研用创新四螺旋模式”阶段。

近年来,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创新对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逐渐意识到创新内涵和范式正在发生改变,积极探索适应创新3.0范式的创新政策。美国白宫成立科技政策办公室,开始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第三代创新政策,经过一系列研究,于2011年正式发布《科学政策学手册》。2013年,欧盟通过研究与探索,也发布第三代创新政策--“都柏林宣言”,强调创新生态系统的11项政策及达成路径。由此可见,欧美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已经跨入第三代创新政策阶段。

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文件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政策的确立,充分体现了创新3.0的技术创新特征,即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创新成果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全过程,强调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民主化创新。创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人员源头创新,而是用户参与、人人参与的创新。在创新3.0时代,创新不再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创新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526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与交流合作峰会2018”上,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提出了建立政府、市场、产业、企业先进技术协同发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创新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度广泛运用。这进一步说明我国已全面深入推进第三代创新政策的发展,以适应创新3.0的时代发展要求。

2、解析“创客式”人才

在创新1.0时期,创新是高深理论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人员的封闭式创新。创新2.0时期,虽然重视产学研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但这种开放是有限的;虽然开始引入大学创新,但更多的是本科大学,高职院校参与创新的较少。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误认为技术技能人才不需要知识创新,能知会显性知识和技术操作就行。“用户体验、人人参与”是创新3.0范式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参与创新越来越容易。在高职教育领域,适应创新3.0的“共生式”创新模式,对接产业创新的新范式,培养“创客式”人才,势在必行。

“创客式”人才与目前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创客”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等同。“创客”一词由英文Maker 翻译而来,是指那些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开放创新、共同创造活动,运用3D打印机、互联网等工具,把自己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创客式”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强调“创造中学”,提倡乐于发现、分享创意的精神,鼓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实践方式。“创客式”人才培养采用“创客式教育”方式。“创客式教育”不同于“创客的教育”。“创客的教育”侧重于培养“创客”;“创客式教育”侧重于应用创客理念及方法改造教育,并不要求将每位学生培养成“创客”,但应将学生培养成“创客式”人才,以应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3、解析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内容、方法等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方法以及保障体系等。

本课题界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创新3.0时代,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载体,“创客式”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保障体系等要素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 构建“五多”模式,培养“创客式”人才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特征,对接当前“创新3.0”范式下的“多元协同、开放创新、自组织演化、人人参与”等特征,改革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五多”人才培养模式。“五多”是指“多元培养目标”、“多方培养主体”、“多维创客空间”、“多学科互通专业群”、“多样化创客课程”,五大要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培养“创客式”人才。

1、确立“多元”培养目标

首先,应明确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属性。梳理一下国家政策文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以来,人才培养目标在政策文件中先后被确立为满足地方需要的“技术员”(1982年),“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0年),“高技能人才”(2006年),“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年),以及“技术技能人才”(2012年)。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仍沿用技术技能人才。从国家政策文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创客式”人才属于技术技能人才。在创新3.0范式下,由于“创客”和“技术技能”的内涵是多样的,因而“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多元的。从宏观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可培养以下几类“创客式”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技能创意人才、自主创业人才,同时还可不断延伸。

1)技术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从事着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生产一线工作,不仅需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管理或服务实践,同时还需掌握制造和设计技术产品的知识,以生产或创新产品,改善工艺流程,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效率与效益,也即技术技能人才不仅需要传承技术知识,还需要创新技术知识。但技术创新与科学创新的内涵有差异。从创新方式上看,科学创新主要基于实验 (experiment) ,技术创新则主要基于试验(test)。实验旨在“证伪”,试验旨在“选优”。技术创新比科学创新更有计划性、确定性和目的性。创新1.02.0时期,更多强调的是科学创新;创新3.0时期,技术创新被放在与科学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属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高端类型。

2)技能创意人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技能和技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技术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知识,而技能则是一种将技术知识内化于人的主观能力,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将以客观形式存在的技术知识转换成人类社会真实存在并需要的知识。客观的技术知识需要创新探索,同样地,技能作为“人化”的技术,也需要创意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人才,也包括技能创意人才,技能创意人才能创新技术运用方式、改造工艺流程等,使技术“人化”的过程更合理有效。

3)自主创业人才。在创新3.0时期,产教的联系更紧密,政府的干预作用弱化,更多是提供创新生态系统,让产教进行一种自组织演化创新。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创客式”人才不仅能进一步参与创新,同时能进一步贴近创业,因为与产业的紧密联系性,更能熟悉企业创办流程、成果转化方式,因而这一时期自主创业的“创客式”人才更容易涌现,更容易将技术创新及技能创意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同时,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到“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多种可能性,首先应要培养“完人”,即一个完整的人,应是身体心理健康,知晓通识知识的社会人,不能盲目推崇技术技能的应用性而摒弃人文素质及通识教育,必须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加强通识能力培养,以应对技术技能变化的要求,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最重要的应变能力之一,这是“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

这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同时需要出台具体的配套支撑机制及具体措施,在政策层面确立并支持多元化人才培养观。

2、联结“多方”培养主体

在以“多方协同”为特征的创新3.0范式下,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社会等共同治理创新活动,相应地,“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也应是多方联结协同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优势与作用,深度融合,在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育人要素方面进行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和谐育人环境。

同时,多元主体应各司其责,明确各自在育人系统中的作用。

1)政府发挥推动作用。关于政府在育人共同体中的作用,创新1.02.0时期,政府一直处于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但是创新3.0时期,政府的职能发生改变,从“管理”变成“治理”,从“主导”作用变成“推动”作用。政府的职能在于积极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制定“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并推动政策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各方育人主体进行自组织演化,这样创新的种子才能萌芽,“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才更适切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职业院校与企业应成为“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人才培养,创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长期深度融入。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却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校企双主体指的是企业将从“鼓励参与办学”走向“法律主体地位”,从“重在参与”走向“参与度等于或超过50%”。整合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共同打造创意、创新、孵化、创业、经营、服务等新兴综合创客生态体系,校企联合打造创客空间,营造创客文化。这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法律政策、机构设置等方面营造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环境。

3)行业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应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信息,制定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指导专业及课程设置,依托行业特色打造行业型众创空间,为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信息、平台,指导并服务于“创客式”人才培养。

3、打造“多维”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实施“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和基础条件,创新3.0强调协同创新,通过政校行企等多方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学校、社会等多维结合的创客空间,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创客空间不再局限于竞赛平台,应向每位学生开放,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创客素质。

线上空间为虚拟空间,主要包括创客社区、创客集会、创客论坛、创客公众号、创客网页等,创客项目及时发布于线上空间,在与创客支持者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及创建新产品。

线下空间为现场空间,主要是通过创客工作坊、创客实物展示等,进行创意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空间主要有创客实验室,这区别于传统的实验室。创客实验室往往更加开放,具有较大的空间、多样齐全的设备材料以及用途多样等特征。同时,“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创客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创客教师应具备创客精神及综合素质、能指导学生进行创客活动。创客教师首先自己应热爱创意和创造,本身就是一名超级创客,喜欢和学生共同搜寻创意灵感,共同创作新颖产品和作品。

社会创客空间是指真实存在的社会创客实践体验平台,主要有公共空间、众创空间等,高职学生可与社会人士共同践行创客旅程及创客社交等,这种创客体验可以更加个性化、灵活多样,可引导学生基于兴趣利用社会创客空间进行创新体验,在社会众创空间等平台得到创客作品规模化生产的咨询和推广服务,使作品变成产品,提升高职学生的创客素质。

以上多维创客空间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共同构建高职学生创客实践平台,使每一位学生能参与创客活动,挖掘创客素质,提升创客能力。

4、构建“多学科互通”专业群

目前,关于专业群的组建方式,不仅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大部分主张专业群由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基础的专业集聚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创新3.0范式下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创新发生在跨学科领域。跨学科人才的参与有利于创客实践,复杂的创新问题往往在多学科技能下迎刃而解,跨学科组建专业群有利于“创客式”人才培养,对应产业群的专业群目前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

创客团队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创意、信息、营销、管理、服务等人才,专业群的组建可采取互补原则,组建跨学科专业群,即将主体专业与信息技术、营销、管理等创新创业转化需要的互补性专业组建成创客式专业群,打造创客团队。同时,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根据专业结构调整预警机制的结果,不断增减群内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开发并整合专业群教学资源,以满足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需求变化,满足“创客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5、设置“多样化”创客课程

在多元创新生态系统中,设置多样化创客课程,对培养“创客式”人才意义重大。由于创新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活动,“创客式”人才应打下坚实基础,这种基础不仅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也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应开设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静态课程与动态课程等相结合的多样化创客课程。

同时,不仅设置专门的创客课程,还需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贯彻创客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优化当前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1)注重课程素材的时代性、新颖性,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2)强调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引入开源软件、媒体素材、技术工具等,提升专业知识获取的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和创意灵感;(3)注重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操性和实践性,以活动或项目为导向,师生共同动手操作,让学生以建构的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摒弃填鸭式或单向操练教学模式。(4)按照专业和课程要求以及学生个性特色,给学生布置创客任务或创客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完成,倡导项目学习和体验参与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运用技术工具“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的创客式学习方式。(5)注重课程评价范式的改革,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校、行业、企业、学生、教师等多元互评,注重学生的创客式学习过程以及创客式成果的完成。

(四)进行“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

本课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题承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客式”人才培养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成果。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客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充分利用“校中厂”(湖南产学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环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校内十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建设了一批科学合理、有机衔接、依次递进的创客课程,并将创客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培养了一批创客先锋。

学院建设“产学研用”经济实体。2008年,学院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湖南产学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环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为规范学院对外技术服务,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环保科技产业,更好地实行产学研结合,学院组建了湖南长沙环院天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上述公司作为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初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具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湖南省环保厅及湖南省经信委颁发的环境监理、清洁生产审核单位资质证书。拥有环评注册工程师、环境监测工持证人员、清洁生产审核师、安全工程师等150余人。目前已把“湖南长沙环保学院天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区域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成为科技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和智力资源优势企业的技术应用中心;成为新工艺、新装备的孵化平台;成为学院与企业科研、教学、智力资源互动的中介平台;成为教师、学生产业实践、实习的基地,促进特色专业良性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校中厂”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项目,积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检测、环保竣工验收、环境规划等各类技术创新和对外技术服务项目。“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院发挥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检测等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湘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等项目,为各级政府推动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企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于2018年组织了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大赛经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筛选出的作品在全省及全国创业(创客)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课题研究主要成果著作《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整体推进机制研究》已公开出版发行。已购买此书的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对加强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及“创客式”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研究报告:《创新3.0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在中国知网被多次引用和下载;获得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有效推广了课题研究成果。全部注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  XJKX18A149

①《“创新3.0”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探析》,唐小艳,发表于《当代教育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9年;

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湖南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现状分析》,唐小艳,发表于《消费导刊》,2019年;

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唐小艳,发表于《中国高新区》,2019年;

④《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湖南高职院校“创客教育”整体推进机制的构建》,唐小艳,发表于《消费导刊》,2019年;

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加减”思考》,唐小艳,发表于《中国高新区》,2019年;

⑥《“一带一部”战略背景下湖南省高职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内涵探析》,唐小艳,发表于《中国高新区》,2019年。

2)获奖论文:

创新3.0”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唐小艳,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研究实践成果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成果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试行、验证,较好地指导了本校的“创客式”人才培养实践,有效应用转化了课题成果,有效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体成果如下:

学生创客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全省及全国创业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作品一种生态葛仙米花浆产品的研制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作品无动力积木式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手作网约课平台等五个作品分别获得该项赛事的省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创业项目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获得湖南省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三等奖。学院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系列指导、帮助和支持,2018年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四个项目成功孵化了三个项目,又新引进了五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分别是:慧淘物流代理服务部-校园菜鸟驿站、黑白灰联盟-非遗手作网约课平台、万马思特创客小超、万思莫创客小超和心源瑜伽馆。2013级与2014级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相差不大,2015 级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选择创业的人数达到253人,对比2013-2015级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效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组成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为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六、改进与完善

(一)“创新3.0”、“创客”及“创客式人才”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其内涵、外延、实现途径还不明确,亟待进一步研究。

(二)湖南省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调研还需进一步深入。

(三)课题成果还需进一步提炼总结,需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04):101-109.

[2]李万,常静,王敏杰,朱学彦,金爱民.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761-1770.

[3]Chris Freeman,1995,“The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No.195-24.

[4]陈道江.经济学的新发展:演化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学海,2004(01):155-161.

[5]Kaye F.A Handbook of The 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1-33.

[6]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pen Innovation 2.0-Sustainable Economy & Society-Stability.Jobs.Prosperity[R]. Dublin,Irel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13.

[7]张枝实,杨茹,陈东毅.基于创新2.0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1(08):68-72.

[8]胡畔.多方面打造国家创新生态系统[N].中国经济时报,2018-05-28

(002).

[9]Chris Anderson.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 New YorkCrown Business20126-29.

[10]陈安,林祝亮.职业院校创客教育的价值、现状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2):25-28.

[1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12]彭波,邹蓉,贺晓珍.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隐忧及其消解之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8(06):25-3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短期职业大学和电视大学发展项目报告[Z.198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0-01-17[2018-08-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001/t20000117_162628.html.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20[2018-08-23].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

745/tnull_19288.html.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2018-09-09].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7/s7055/201112/t20111230_171564.html.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EB/OL].2012-06-14[2018-09-19].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206/t20120614_139702.html.

[18]肖坤,夏伟,卢晓中.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03):11-14.

[19]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2.

[20]刘惠坚,刘洁,康思琦等.“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内涵、路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109-113.

[21]曹衷阳,李建英.高校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计策略研究——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8(05):95-102.

[22]杨洁,何燕子.校企协同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01):107-111.

                   



2019年92